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

医院资讯

新闻晨报:生育不容易系列选题之一 “我的这些患者,都看病看得好辛苦”

添加日期:2018-01-21

       世界,生生不息。

  正因如此,一些人视生育为自然不过的事情,但不曾想,还有不少人在生育这件事上,经历了无数困难、挫折、痛苦和煎熬。

  所幸,在这过程中,有一个群体在陪伴并帮助着她们迎接新生命的到来。
 

 

孩子来得太不容易了

  林芳子(化名)从来没想到,生个孩子是这么不容易的一件事。

  她是一名妇产科护士,在工作中帮助接生了很多孩子。等到她自己怀孕的时候,还没充分体会肚子里正在孕育新生命的喜悦,孩子就流产了。

  第一次流产,家人和她都觉得只是个意外,或许是之前工作太疲累了,或许是在某些细节上没注意,恢复之后,她调理身体,调整心情,继续试孕。

  好消息很快就来,但坏消息紧随其后。尽管怀孕之后,她小心谨慎,但还是流产了。

  她和丈夫都去医院检查,但检查结果显示并没有明显病因。医生劝慰她,可能只是意外,再试试。于是,她再试试。可每次给了她希望之后,又给她沉重打击。

  第三次,第四次,第五次,第六次流产。

  在这过程中的煎熬不足为外人道也。希望慢慢燃起,却担惊受怕,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,最终还是被狠狠抛下,尘埃落定,痛苦,失望,最终绝望。

  那时,她已心灰意冷,但内心还是有对于孩子的渴望。她很想弄明白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她反复流产,是否有医治的办法,能否让她顺利生下一个孩子?

  就是这点渴望,让她多方寻医问药,最后从外地赶到上海,走进了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生殖免疫科鲍时华医生的门诊。

  鲍时华的生殖免疫科门诊,每天都有形形色色的自然流产病人:生化妊娠、空孕囊、胎心消失、胎死宫内等等。一天就要看六七十个病人,“有三分之二是习惯性流产,三分之一是不孕症。”

  鲍时华见到了太多在生育这条路上走得无比艰辛又痛苦的女性,每个人都想查明反复流产的原因,并希望能被治愈。“我们的治疗成功率在90%以上,但也很遗憾,不可能达到100%,找到原因才是关键。”鲍时华介绍了医学的局限性。

  看到林芳子的时候,她的心情和患者是一样的,也想尽快查找出病因。鲍时华分析了林芳子的病史、化验和治疗经历,最终得出诊断,她患有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。只是由于她的症状不明显,所以之前没有被发现。发现了病因之后,鲍时华给出治疗方案,建议林芳子备孕,孕后就诊。

  终于战战兢兢熬到做超声那天,做好超声,林芳子拿着结果坐在诊室门口嚎啕大哭,把周围的人都吓了一跳,原来她终于看到宝宝的胎心了。

  这幸福的泪水中包含了太多太多,因为孩子来得太不容易了。

我每次来都很紧张

  林芳子的孩子现在已经上幼儿园了,而且她成了姐姐。林芳子后来又顺利生下一个男孩。

  像林芳子这样的患者,她们身上所承担的压力,鲍时华在门诊中,见到太多。

  由于病人太多,来不及看,她在1月中旬的某一周一上午,临时开了半天门诊,照顾孕后发现问题,及时需要治疗的患者。

  大多是复诊病人,诊疗过程其实并没有太多疑难,但患者们都有着医疗之外的纠结和心理问题。

  一个患者一坐下就吐露心声:我每次来都很紧张,心理压力好大。这次怀孕,家里就我和老公两个人知道。

  由于之前几次胎停,家里人经历了从希望到失望的过山车之旅,所以患者选择“不说”,而在不说的过程中,压力在她身上累积。

  有的人的压力以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。一个患者坐下就说:鲍医生,我就是某某,在群里(患者群)问你很多问题。

  鲍时华笑着说:是的,我知道,天天都在问,都是鸡毛蒜皮的事。

  这位患者的问题又来了:网上说,9周到10周的时候,很危险,我需要做些什么。

  鲍时华:你不要听网上说,要听你的指标说!

  另一名患者的卵泡监测报告出来了,拿给鲍时华看。

  鲍时华:卵泡很好。

  患者叹一口气:很好,可是保不住。

  鲍时华:还没怀上呢,就想着不好的事。

  患者:以前两次就是这样,期盼着,期待着,最后……

  鲍时华:回去放松心态,怀上了再来做检查,这么在意,这么紧张,怎么怀得上?

  一个女孩子嘴唇抖动着,看得出她在极力控制自己的情绪:这个……真的没有希望了,是吗?

  鲍时华:是的,没有胎心,要做手术。这次需要查一下胚胎染色体,来确认到底是什么问题造成的。如果是胚胎问题,那就继续试孕,或者第三代试管助孕,如果不是胚胎问题,那就要换药,一切都要最终等胚染结果。

  患者沉默了很久,回了一句“哦”。

  这一天的门诊还算平静,之前还甚至有的患者来检查的时候发现胎停了,结果出来后,患者没事,听到消息的丈夫倒是没承受住,一下子在候诊大厅晕了过去。

  每个人的表现都不一样,鲍时华碰到过一名流产次数最多的患者,反复胎停了十四次。

  每次是婆婆陪着她来的,她言语不多,面色平静。婆婆说:我儿媳吃了好多好多苦,一定要好好帮她保住啊,拜托鲍医生了。患者话很少,但是她的外表隐隐透露着内心的压抑,她人很瘦,面色也不太好。

  终于等到她拿到15次怀孕的超声报告——孕10周胎心还在,她面色依然平静,非常诚恳地说:“多谢您的费心了,鲍医生。”那时反倒是鲍时华鼻子一酸,她心里想的是:其实只要你能坚持,我们必将陪伴左右!

幸福来得很突然

  鲍时华所在生殖免疫科的就诊流程是:通过三级分诊诊疗制度,系统筛查病因,为患者制定“个体化治疗方案”。

  “我的这些病人,都看病看得很辛苦。”鲍时华说。

  即使在把“男女平等”写入宪法已有半个多世纪的今天,女性在生育问题上所承受的压力仍然远远高于男性。“有些病人总认为是自己哪里有问题,也有的人认为自己没有足够努力,她们带着压力,焦虑,甚至是羞耻感,因为还是有很多人认为流产是不光彩的事。”

  有一次一个患者来找鲍时华,说:“我已经流产8次了,如果这次不能保下来,我就要离婚了,因为婆婆下了最后通牒。”很遗憾,第9次怀孕胚胎有问题,孩子还是没有保住,她最终离婚了。

  医院是最显人性的地方,小小的诊室就能领略人间百态。鲍时华认为,怀孕流产可以看作是婚姻生活中的一些小挫折,既然携手一起走入了婚姻,那么在遇到困难的时候,双方更应该风雨与共,一起度过。

  而在诊疗的过程中,除了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去寻找病因,很多时候,鲍时华也会承担心理疏导的工作,因为她知道,这些患者,需要得到安慰和理解。

  值得庆幸的是,生殖免疫科的诊室内,患者伤心抹泪的偶尔有之,幸福也常常来得很突然。

  鲍时华常常在看到自己的患者,战战兢兢走进超声室,扭扭捏捏爬上检查床,既期待又害怕。有时会突然在检查床上痛哭起来,把超声医生们吓得不轻,原来终于听到宝宝胎心了,多少次的期盼终于成真。

  有时妻子从超声室走出,老公站在门外细细观察妻子表情的微妙变化,短短的几秒钟,内心却像过山车一样,当看到一张提示胎儿心管搏动可见的报告,两人终于抱在一起,大哭一场。

  一名自然流产五次的患者,每次做超声都像是上刑场,因为之前都是没有胎心。那次她大义凛然一个人去做超声,没有带老公,因为害怕结果不好。拿到结果之后,她扬着手中的超声报告,红着眼圈对鲍时华说:鲍医生,有胎心了,先来告诉您一声。

  就像林芳子在诊室门外嚎啕大哭一样,这些来之不易的小生命,实在有让她们大哭一场的理由。

东院:浦东新区高科西路2699号 西院:静安区长乐路536号

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版权所有 沪ICP备10211713号 |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267号